1月5日,經大連市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、獎勵委員會審查表決和市政府批準,由中冶焦耐(大連)工程技術有限公司、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、大連理工大學共同申報“焦爐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協同控制技術的研究及應用”榮獲大連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。
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,煉焦是其重要組成部分。我國年焦炭產量超4.5億噸,占世界總產量67%以上。
長期以來,我國焦爐煙氣污染物控制存在氮氧化物源頭生成量居高不下、焦爐煙氣低溫、高氮,污染物種類多、強度大,傳統脫硫脫硝技術無法實現多污染物協同脫除,運行成本高,且存在二次廢棄物等問題。然而,能實現協同脫除的活性焦技術,脫硝效率低于70%,無法實現超低排放。
“焦爐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協同控制技術的研究及應用”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大連市科技重大專項,以焦爐煙氣污染物高效協同控制為導向,基于源頭減量、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科學理念,通過基礎理論研究引領關鍵技術創新與核心裝備研制,歷經5年產學研合作及技術攻關,最終形成焦爐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集成。
本項目有以下幾點創新:發明燃燒室空氣梯級供給、助燃空氣流量精確分配技術;特大型焦爐均勻加熱調節技術,研發新型液體空壓密封技術;探明活性焦法高效脫硝機理,強化活性焦基催化劑SCR脫硝性能;開發吸附及再生關鍵裝備,將活性焦工業化脫硝效率提升至80%以上,并實現多污染物協同脫除。項目成功研發后,與國內外先進值相比,研發技術的氮氧化物降低了50%,實現了國際領跑;煉焦耗熱量降低1.5個百分點、能耗最低,爐墻竄漏率與國際相當,大幅減少了污染物總量;外排煙氣中污染物濃度遠優于我國超低排放限值及國外技術。整體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。
截至目前,項目成果已在河北鋼鐵、寶武鋼鐵、首鋼集團、山西美錦、印度TATA和土耳其ERDEMIR等52個海內外焦化項目實現推廣應用,年產能達9300萬噸。
項目成果為完成單位累計新增銷售額114億元,新增利潤3.24億,新增稅收8204萬。在項目成果引領下,我國噸焦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12%,企業超低排放比率提升20%;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治理,每年節約焦爐煤氣6.51億立方米,折合標煤38.3萬噸,減排氮氧化物3萬噸。項目成果極大提升了中國煉焦工業國際競爭力,具有顯著的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,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焦化行業的技術進步,加速了我國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進程,促進了傳統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。